如今,在廣州乘坐地鐵,市民早已習慣用手機小程序掃碼過閘;深圳地鐵推出的車廂擁擠度智能顯示系統,使上班族在客流高峰時段獲得更為直觀的乘車指引;在廣州南站、深圳北站等火車站,旅客刷臉即可進出站和驗票,體驗“無感過閘”……近年來,在科技的加持下,越來越多的群眾享受到了智慧交通帶來的方便和快捷。
廣東是交通大省,目前正高質量打造交通強省。智慧交通在廣東有哪些看點?科技如何賦能智慧交通?記者從公、鐵、水、空多個層面進行了調研。
高速公路:信息技術全面融合升級
近年來,廣東持續推動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交通運輸領域深度融合與推廣應用,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出行的向往。
截至2022年年底,廣東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1.12萬公里,居全國首位。作為交通運輸部新一代國家交通控制網和智慧公路的首批試點省份,廣東省智慧公路建設初見成效——深圳外環高速公路實現了基于BIM的建設和日常養護支撐,隧道內北斗衛星信號全覆蓋;南沙大橋、樂廣高速公路具備車路通信和21種場景的車路協同技術應用能力。
在新博高速公路,“AR實景監測系統”的應用為車輛安全出行保駕護航。當道路出現停車、行人、擁堵、交通事故等異常事件時,該系統會向監控中心發出警報,監控大屏立即彈出異常區域視頻畫面,畫面中的異常個體由“光標”進行標記跟蹤。監控中心收到系統警報后,工作人員可立即將事件通報有關部門進行處置,有效防范事故發生或進一步升級。
港口碼頭:自動化作業行云流水
2022年7月,廣州港南沙港區四期全自動化碼頭正式投入運行,這是粵港澳大灣區首個全新建造的自動化碼頭。記者近日在該碼頭看到,集裝箱貨輪靠港后,岸橋按照信息系統自動發布的指令精準抓取船上的集裝箱,自動放置在北斗導航無人駕駛智能導引車(IGV)上。IGV通過智能算法,自動規劃路徑,將集裝箱運往指定位置,整個過程行云流水。
岸橋司機楊旋介紹,傳統碼頭的岸橋司機需要在40多米高的駕駛室內作業,彎腰低頭看著下方,操作設備抓取集裝箱。現在,他在距離船舶停靠處幾百米遠的智能操控中心內即可完成作業。一個岸橋配有26個攝像頭,能實現對現場情況的全方位監控,安全性極大提升。
該碼頭的“搬運主力”IGV更是無須借助磁釘就可以行駛,其充分利用北斗、激光和視覺導航定位技術,路徑靈活多變,可在碼頭堆場間自由穿梭,精準抵達每個箱位。
廣州港集團有關負責人介紹,南沙港區四期全自動化碼頭是由國內科技力量聯手打造的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建有4個10萬噸級海輪泊位及配套集裝箱駁船泊位,集北斗導航、5G通信、人工智能、無人駕駛等前沿技術于一體,從自動化設備硬件到信息化系統全部采用全新一代技術,創造了91項專利,其中發明專利33項。
機場機坪:全流程精細化運行管理
“機場的地面運行環境日趨復雜,運行壓力不斷增大。”廣州白云國際機場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更好地保障機坪運行安全、提高航班準點率,白云機場以多方聯動的機坪指揮調度平臺為抓手,以“AMDB+人工智能”交互融合技術為支撐,開發應用白云機場機坪運行管理系統。
該系統以機場地圖數據庫為框架基礎,將機場地理信息與航班基礎元素創新性融合,實現了機坪運行“一張圖”。通過設計研發推出預管理、不停航施工管理、飛機拖行管理、飛機試車管理四大核心應用模塊,實現機坪管制核心業務全流程數字化、智能化、精細化管控,大幅提高空管、航空公司、機場各運行單位之間的協同效率和機坪運行效率。
在廣東,很多高速公路服務區的運行管理也進行了智慧化升級。開陽高速公路梁金山服務區人車流量較大。管理單位開發了停車位管理系統,利用AI視頻分析技術和視頻卡口統計技術,在服務區停車區域設置相關檢測裝置,可實時統計區域內剩余車位數量,通過顯示屏引導車停靠,提升司乘人員體驗。
加強服務區內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的安全管理,是高速公路營運單位的重要任務之一。2022年年初,新博高速公路投用“服務區重點車輛監測系統”,依托AR實景監測,利用監控與AI智能識別,監測是否有危化品車輛進入,進入后車輛是否違規停靠,實現服務區內重點車輛的24小時實時監管與信息預警服務。